手机版/客户端  |  迅息大喇叭  |  业务电话:180-367-85-367
资讯中心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-> 涪陵资讯 -> 涪陵“水上奇兵”获评全国“最美海上搜救人” 三年救援船舶94艘

涪陵“水上奇兵”获评全国“最美海上搜救人” 三年救援船舶94艘

发布时间: 2024-05-27 14:23
 
 
救援遇险船舶94艘,打捞翻沉船舶39艘,挽救生命76人,成功转移遇险人员245人,为社会及业主挽回财产6.2亿元……这是涪陵区水上救援“展宏图队”近三年的成绩单。
 
这支“水上奇兵”秉承着“因爱而生,行佑长江”的初心,十余年里,闻迅而动,越是艰险越向前。
 
近日,他们被交通运输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评为2023年“最美海上搜救人”。



水上救援“展宏图队”队员 
 
黑暗中“潜”行

快速定位事故船只
 
春日的乌江,急风骤雨,水流湍急,河道狭窄,两岸悬崖峭壁,山体滑坡险情时有发生。
 
2021年4月27日,武隆区白马镇一辆装载燃油的挖掘机在施工时不慎坠入乌江,工作人员在坠江前及时跳出,但事故车辆随时有燃油泄漏风险,事态紧急。
 
接到指令,“展宏图队”15名救援人员驾驶“救助606”轮迅速赶到现场,在事故水域开展救助打捞。
 
夜色深沉,江水汹涌,雨越来越大,风越来越狂,眼见就要转成大暴雨。救援队伍在探讨如何打捞的同时,担心事故车辆燃油一旦泄漏将对水环境造成危害。队员们达成共识:不管天气如何恶劣,都必须在今晚打捞出水!



 
潜水员刘吉强“扑通”一声跳进乌江。不到一分钟,他浮出水面报告:“缆绳已固定、起吊油箱确定直线上浮状态、可起吊。”
 
船长随即驾驶着“救助606”缓缓向悬崖靠近。逆流而上,在漆黑的峡谷中历经3小时,成功将事故挖掘机打捞出水,避免了水环境污染。
 
潜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,尤其是夜晚救援,水下伸手不见五指。刘吉强回忆,在参与一次云阳县境内水域救援时,他曾下潜到42米水下。“我们潜水员一般下潜30米就属于深水了,40米就属于超深水。当时下潜到了42米,几乎是到了极限,水压特别大,那种情况下,一天一名潜水员只能下一次水。”刘吉强说。
 
“巨轮”突发事故

极限救援避免危险
 
2022年6月23日,“泰祥668”轮在乌江大溪河水域翻沉,仅剩船腹和螺旋桨露出江面。这只2000吨“钢铁巨兽”随着江水东流,在航道内肆意冲撞,距离建峰乌江大桥不足1000米。
 
 
泰祥668”轮救援现场 
 
大溪河与乌江交汇水域,航道弯曲狭窄,水流紊乱湍急,阵风可达7级。按照流速,“泰祥668”轮预计将在45分钟后撞上大桥。
 
救援队接到救援任务后,火速出动“救助801”轮,刚一抵达现场,“泰祥668”轮就气势汹汹迎面“撞”来。
 
船长刘元福眼疾手快,迅速调整航向,选择航道稍宽的右侧进行拦截。靠近事故船舶后,迅速调整船位,保持和事故船舶相当的船位和时速。救援人员立即跳上漂浮中的事故船,用大钢缆将“泰祥668”牢牢系在“救助801”的右舷。待救援人员全部离开事故船舶后,“救助801”开足马力向前拖带,强行改变呈自由漂浮状态下的事故船舶航向。经过1小时的紧张救援,终于将事故船舶拖带到一处利于打捞的水域。
 
之后,历经8天9夜的打捞,最终成功将该船扶正,避免了船舶碰撞建峰乌江大桥的重大事故发生。
 
筑牢安全防线
 
救援精神代代传承
 
长江干线重庆段水域面积广、岸线长、地形复杂、码头众多,上游自然航段岸线不规则,河床起伏不平,航道弯曲狭窄,水流湍急,流态紊乱,浅滩碛坝交错,礁石密布,通航环境尤为复杂,加之极端天气、洪水、地质灾害频繁,属事故多发地区。
 
“展宏图队”负责人刘礼海就是长江边长大的孩子,他介绍:“我以前是搞船舶运输的,常年行船于长江水域,我深知其中的危险,当时缺少一个专业救援队伍,于是我在2012年成立了重庆市展宏图救助打捞公司,专业从事水上救援工作。”
 
经过十余年的水上应急救援工作历练,救援队积累了众多实用技能,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项,特别是在船舶打捞、水下作业、浮平台等方面成绩突出,救援人员也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多人。“后续我们还将投入更多资金,增加人员、船只、救援设备,让救助人那一抹亮丽的‘中国红’成为最牢固的安全防线。”刘礼海说。
 
如今,在公司,跟随父辈的脚步加入救援队伍的年轻人并不少,刘礼海的儿子刘毅万就是其中之一。刘毅万表示:“我们从老一辈身上学到了奋勇向前、无私拼搏的精神。作为新一辈的救援人,我们在继承这些优秀品质的同时要加强学习,熟悉先进的救援设备及设施,升级打捞技术,更好地为长江航运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驾护航。”

源:涪陵区融媒体中心
赞助商广告位